《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》節目自2016年開播以來,就收獲無數好評,因節目效果出奇的好,又是超級文化盛宴,故而央視每年春節期間都播出《中國詩詞大會》這個節目,如今來到2023年,《2023中國詩詞大會》依舊沒有缺席,雖然節目主持人已經從最開始的董卿到如今龍洋,但是節目的精神程度絲毫不減,節目以“賞中華詩詞、尋文化基因、品生活之美”為基本宗旨,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,分享詩詞之美,感受詩詞之趣,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,涵養心靈,是我國少有大型的文化類型電視節目。
《2023中國詩詞大會》又會有哪些精彩的看點呢,讓我們一一來揭曉!
在中國人的心目當中,“先生”從來都不只是一個具體的人,而是一種仰之彌高、令人神往的崇高境界?鬃诱f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,讓我們知道了何為良師;韓愈說“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”,讓我們知道了良師何為;魯迅先生說“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!弊屛覀冎懒撕螢轱L骨,何為奉獻。
“令公桃李滿天下,何用堂前更種花”“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”,在中國古典詩詞當中,也從不缺少對于“先生”的贊頌!2023中國詩詞大會》第五期節目就帶領觀眾們去詩詞當中遍尋名師,在比拼和答題的過程里,遇見一位又一位“大先生”。
未能從學便私淑,從詩書感受先生智慧
“三千弟子標青史,萬代先生號素王”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與教育家,孔子無愧為萬世師表,一代素王?鬃拥茏尤,他不僅一視同仁,且因材施教,不同稟賦個性的弟子問仁、問孝,回答各異,但殊途同歸,展現了“大先生”之大智慧。這種平等的教育思想,對于后世的影響非常深遠。
后世的人們也對孔子和那個時代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回望,感受到“大先生”對于整個民族的氣韻修養以及個體的人格塑造所立下的不朽功勛。雖然我們已經遠離那個時代,但是我們卻可以成為大先生的“私淑弟子”。當我們敬仰一個人的學識,即便不能親受其炙,卻仍然可以讀其書、品其詩,學習他們的知識與思想。這正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的秘訣,歷代先賢的思想濃縮在一本本書中,供人翻閱,流芳百世。
虛擬再現,與古代先賢邂逅
除了詩書之外,節目還運用虛擬人技術,將古代先賢帶到了我們身邊,讓我們有幸用另一種方式,感受他們的智慧。
在本期節目中,基于古籍文獻和數字技術打造的數字人 “蘇軾”首次亮相,在詩詞大會的舞臺上和演員所扮演的黃庭堅再度重逢,再現了他們亦師亦友的知交往事。不止如此,“他”還和選手們談論“長江繞郭知魚美,好竹連山覺筍香”的美味;與觀眾們分享“日啖荔枝三百顆,不辭長作嶺南人”的快意;“蔞蒿滿地蘆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時”,“蘇軾”還和大家聊起了野味珍饈。最后他用詩詞送出祝!爸裾让⑿p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”,!吨袊娫~大會》青山常在,綠水長流。
中國教育中堅力量,眾教師現場送祝福
在《2023中國詩詞大會》的錄制現場,就有很多教書育人的老師,他們也為廣大學子送上了自己的祝福。
“微微風簇浪,散作滿河星”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的祝愿;“黑發不知勤學早,白首方悔讀書遲”“ 少年辛苦終身事,莫向光陰惰寸功”是說給學生的肺腑之言;“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”是對學生最真誠的期許;“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”希望每一位學子都能金榜題名,實現自己的理想。
各行各業也都有著能被稱為“先生”的人。非物質文化遺產徽墨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周美洪用精湛的技藝,在小小的墨塊之上呈現出“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”的夕陽景色;民間出題人黃飛琰則用根雕藝術為選手們重現了“鳥宿池邊樹,僧敲月下門”的場景。
《中國詩詞大會》歷經八載,堅持傳播傳統文化,將寶貴的非遺技藝與民間手藝呈現在觀眾面前;積極擁抱時代之變,運用全新數字技術,為古典詩歌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。日前,這檔常青的節目已于大年初四開始十期連播,CCTV-1 20:00首播,CCTV-10次日21:40播出,新的一年來《2023中國詩詞大會》遨游浩瀚詩海,感受文化魅力。
小編總結:從2016到2023.節目的內容在變,節目展示的方式在變,節目的技術制作水平在變,節目的嘉賓主持人都是變,但是唯一不變的節目的宗旨和內涵,不變的是我們優秀又豐富的文化底蘊,不變的是中華民族那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。
聲明:中華娛樂網刊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非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版權歸作者所有,更多同類文章敬請瀏覽:內地娛樂